首 頁 > 新聞>>文娛>> >>正文

        如東云路巷曾有個“南通藝人之家”

        2018-09-05 10:06:03 來源: 江海晚報網(wǎng)

        著名京劇藝術(shù)家李炳淑(右二)到藝人之家看望趙長保(左二)等老藝人。

        “南通藝人之家”原址位于掘港西街云路巷內(nèi),是如東京劇前輩趙長保老先生1957年牽頭創(chuàng)辦,用于安置南通地區(qū)老藝人安度晚年的場所。當年在全國是一項創(chuàng)舉,在中國戲劇史占有一席之地。

        一、海韻醞京腔

        如東舊稱皋東,歷史上是個移民社會,吳淮雜處之地,晉商、徽商造就了經(jīng)濟繁榮,同時也影響了民間戲曲文化,人口構(gòu)成直接決定了民間戲劇的種類,一開始可能有昆曲、攤潢、揚劇、徽劇,淮劇等流行,后逐步被京戲一統(tǒng)天下。

        掘港、馬塘、豐利、栟茶歷史上是重要的淮南鹽場。封建朝廷在鹽場設(shè)立管理機構(gòu),委派官吏。他們來自全國各地,具有較高的文化素養(yǎng),乾隆年后隨著京戲的興起,大人們消遣娛樂大多離不開京戲,“上有所好,下必甚焉”,老百姓爭相效仿,民間戲曲發(fā)展進入繁盛期。明清時期,揚州鹽商幾乎壟斷了皋東的經(jīng)濟命脈。鹽商積累了大量的財富,便建造園林,蓄養(yǎng)“家班”,不定期宴請賓客演出戲曲,進一步推動了戲曲的繁榮,形成了獨特的“海韻京腔”,涌現(xiàn)出王鴻壽、楊洪春、李斐叔、趙長保、楊云霞、鄭銀鳳等京劇名伶,縱橫梨園,光耀江海!有三位佼佼者被譽為“三鼎甲”。

        王鴻壽(1850-1925年),掘港西郊人,父親原是通州水道運糧官員,家中蓄有昆、徽兩副戲班,自幼聰穎過人,受其熏陶,家學淵源深厚。后來父親遭人陷害獲滅門之罪,僅王鴻壽一人逃出,寄身伶界。坐科期滿后,在里下河、南京、上海等地挑班演出,擅長演出關(guān)公戲,對關(guān)羽臉譜、唱腔、念白、造型、服裝等進行大膽改革,京劇界譽其為“活關(guān)公”,被尊為紅生鼻祖(戲曲中,雖然關(guān)公是勾臉的,但仍屬于生角),在京劇史上具有里程碑意義,京劇大師周信芳亦出自其門下。當年國畫大師劉海粟看過王鴻壽的表演后,稱贊其為一代巨匠。

        楊洪春(1888-1962年),祖籍河北保定,生于通州,定居掘港。紅生鼻祖王鴻壽的高徒,工武老生,擅長演關(guān)公戲,在南通及里下河地區(qū)演出,解放前常挑班赴上海、南京、杭州、蘇州等地演出,深受當?shù)赜^眾歡迎。民間盛傳稱其演關(guān)公戲不用勾臉,背對觀眾,一聲咳嗽后臉譜自然勾勒,稱為“梨園一絕”,不知是不運用了川劇變臉的技藝。解放后擔任江蘇戲校教師,潛心培養(yǎng)戲劇人才。筆者和楊家是姻親,上世紀八九十年代,其長孫到我家來玩,提及祖父當年在上海天蟾舞臺雄姿英發(fā)的樣貌,仍是滔滔不絕,一招一式有乃祖之風。

        還有一位就是趙長保,后面再談。

        二、臺下“戲花子”

        過去皋東老百姓的娛樂活動以看戲為主,眾多戲班子由此游弋于市鎮(zhèn)鄉(xiāng)村,進而發(fā)展到固定于掘港、馬塘、栟茶等地演出。掘港地區(qū)有楊洪春的聯(lián)勝班、鄭銀鳳的常勝班、趙長保的雙福班等,這些班子都是父子相繼,以昆山腔、徽調(diào)演出為主,后逐漸過渡到京戲。他們演出近則掘港、北坎、苴鎮(zhèn)、馬塘、孫窯、岔河、雙甸等,遠則通州、東臺、海安、靖江、泰州等,更遠則去上海、杭州、南京等大碼頭,深受當?shù)匕傩障矏邸?/p>

        舊社會藝人很苦,“臺上戲子,臺下花子”這樣一句流行于皋東大地的話,生動概括了藝人困苦的生活狀態(tài)。藝人常常以廟為家,居無定所,浪跡天涯,據(jù)說老藝人趙長保一家就曾寄居掘港東郊八總廟七八年之久。逢菩薩生日或節(jié)日,鎮(zhèn)上大的商號出資,戲班子則按要求演出 ,如舊時掘港逢“火德真君”(上古部落首領(lǐng)祝融)誕辰,鎮(zhèn)上的花炮作坊和紙馬店就要請戲班子到鎮(zhèn)北的火星廟演戲酬神,南街的馬家花炮坊多次承手這項工作。

        過去掘港街上流行一句歇后語“草臺班子——混混湯食”,也就是說那些草臺戲班子形同乞丐,藝人們沒有演出時,常常饑一頓飽一頓,生活無著落。皋東地處沿海,漁民下海作業(yè)危險性較大,每次出海必要許愿,歸來都要還愿,所以常常唱“還愿戲”,掘港鎮(zhèn)北的天后宮、鎮(zhèn)東的八總廟常年“愿戲”不斷。老百姓最喜歡“愿戲”,唱“愿戲”的初衷是“娛神”,實際是“娛人”,給尋常百姓帶來文化享受,這種享受還是免費。

        “愿戲”也不是天天都有,平日戲班子則借助廟宇的戲臺演出,靠門票收入維持生計。筆者小時候聽爺爺講過,那時候沒有專門的售票處,而是在廟門口放一個竹扁,旁邊豎一牌子,寫上“君子自重”四個大字,給不給錢、給多少都由觀眾決定。忠厚老實的給點小錢,一天下來也就夠混點“湯食”,遇到地痞流氓不但不給錢白看戲,還要收點“保護費”,戲班子往往難以為繼。有時演員不得不改行,前所述著名演員楊洪春年輕時就曾改行投身行伍,喊口令時常常還像唱戲一樣念白,如“向右看那——齊”,留下了“楊洪春喊的口令——三句話不離本行”的歇后語,由此可見老藝人的辛酸和無奈。

        三、江北“麒麟童”

        盡管生活艱難,但老藝人們作藝都是一絲不茍,贏得老百姓的尊重,江北“麒麟童”趙長保則是其中杰出代表。也是他日后積極奔走,多方努力創(chuàng)辦“藝人之家”,解決老藝人們的后顧之憂,可以說是功德無量!

        趙長保(1905-1996年),本名子林,藝名長保,祖籍泰州,定居掘港。趙老出生梨園世家,父趙宏生為清末京昆名家,家學淵源,六歲學藝,九歲登臺,二十歲出頭在掘港鎮(zhèn)東三官殿打擂臺唱“對臺戲”《獅子樓斗殺西門慶》一舉成名。民國24年(1935年),組建雙福班挑班唱戲,抗戰(zhàn)期間,堅持民族氣節(jié),拒絕為日寇汪偽演出,在苴鎮(zhèn)、北坎等游擊區(qū)解放區(qū)為新四軍、抗日民眾獻藝??谷彰麑⑻沼庐斈曜類劭蹿w長保的戲,1943年,陶勇司令與姬鵬飛政委在苴鎮(zhèn)搭臺為反正的湯團長接風,親點他的《戰(zhàn)金兵》,一首《滿江紅》如行云流水,壯懷激烈,軍民無不動容,陶司令不禁拍案叫絕:“好一個江北麒麟童?!本瓦@樣“江北麒麟童”的雅號傳遍了江海大地。

        陶司令的贊許也并不過譽,趙長保唱戲深得麒派神韻,拿手戲有《宋世杰》《投軍別窯》《清風亭》《明末遺恨》《烏龍院》等,在鄉(xiāng)間草臺摸爬滾打,集京、昆、徽諸調(diào)于一爐,博采眾長,唱念做打又自成一家。他常掛在嘴邊的話:“走千里路,吃百家飯,要論我是什么流派,我是鄉(xiāng)下獅子鄉(xiāng)下舞派?!币慌芍t遜的君子之風!老掘港提起趙長保,就如親人朋友一樣的親切!早年趙長保唱戲時,唱詞中常夾帶“嗷嚎”的裝飾音,如東方言中“嗷嚎”表示事終結(jié)了,后來就留下了“趙長保唱的戲——嗷嚎”的歇后語,每每說起來帶有輕松幽默之感。

        解放后,趙長保歷任南通地區(qū)戲劇協(xié)會常委、如東京劇團團長、南通京劇院三團團長、縣政協(xié)第一至六屆常委。先后多次帶隊參加省市觀摩演出,屢獲殊榮,赴上海等大中城市與全國名伶同臺聯(lián)袂演出。1985年,為編撰《中國戲劇志·江蘇卷》提供里下河地區(qū)徽劇歷史資料。

        四、夕照云路巷

        與趙長保老先生在京劇藝術(shù)方面取得的成就相比,他在全國首創(chuàng)“藝人之家”的養(yǎng)老模式可說是同樣杰出。

        舊社會,藝人年老后不能再演出,意味著失去經(jīng)濟來源,又無兒無女,等待他們的往往是淪為乞丐,在貧病中死去。解放后,老藝人的生計同樣是現(xiàn)實問題。1957年,趙長保老先生牽頭,由政府出資,安置老藝人的“南通藝人之家”在掘港西街云路巷內(nèi)悄然創(chuàng)辦,戲劇大師周信芳、名角童芷苓致詞祝賀,省內(nèi)外文化部門和劇團贈送禮品。1958年,趙長保建立如東戲劇學校,創(chuàng)辦全省第一個京劇少年班,親自擔任校長,由老藝人擔任教師,邊教學邊演出,培養(yǎng)出了國家一級演員戴海豹、國家二級演員陸志萍等。藝人之家建立以來,常有京劇名伶拜訪,與老藝人們切磋技藝,上世紀八九十年代著名京劇藝術(shù)家趙燕俠、童芷苓、李玉茹、李炳淑、齊淑芳、關(guān)正明等先后來藝人之家看望趙長保等老藝人,留下了一段段梨園佳話。

        “南通藝人之家”在掘港磚橋以西,北街南側(cè)第一條巷子內(nèi),該巷名叫云路巷,這個名字很雅,不知和藝人之家有沒有關(guān)系。歷史上這條巷子曾叫“西圈門巷”,巷子內(nèi)有富商巨賈的公館,所以巷口原來設(shè)立“圈門”防盜賊,夜晚關(guān)閉“圈門”,白天開放。藝人之家租用的是朱奎家的房屋,其祖父朱寶發(fā)原來在巷口開設(shè)洋貨店,經(jīng)營五金、百貨等,生意興隆,在巷內(nèi)建有大門堂四合廂的院子兩進供居住。

        藝人之家在巷子的東側(cè),大門堂朝西,進去是一個四合廂的院子,院子南邊還有一進院子,兩進院子共有十余間房屋,是鬧市中一處清幽的居所。筆者小時候走過那里,長輩們都會說起“藝人之家”云云,在我腦海里留下深深的烙印。趙老先生一家住在第一進朝南,還有十余名老藝人分別在廂房和二進院子。政府每月發(fā)放生活費給老藝人,藝人之家建有食堂,老藝人集體伙食。六十年代,縣政府的冷德厚副縣長家也住在云路巷內(nèi),那時候老藝人們常去井邊打水洗碗洗衣,冷縣長見了每每告誡孩子們要尊重這些老人,這些老人多是無兒無女,年事已高,一身傷病,要主動幫他們打水。

        平日里“藝人之家”與普通住家戶無異,只是有時院子里會偶爾傳出皮黃聲腔,《夜深沉》《西皮小開門》《朝天子》……告訴人們這座宅院的不同。老掘港都知道這兒是藝人之家,走過巷子總要朝院子里多看幾眼,是小鎮(zhèn)人骨子里對京劇藝術(shù)的迷戀。眾多票友常常聚會于此,趙老精神抖擻地唱上幾段,仿佛又能回到“金戈鐵馬”的崢嶸歲月!筆者親戚中有戲迷,他們也是藝人之家的??停嬖V我,某天票友聚會于藝人之家,胡琴一響,趙老拉開架勢,準備唱時,過門拉了兩遍竟唱不出聲,在場的眾人嘩然,畢竟老人家已是耄耋之年,再也回不到過去。眾票友走出云路巷,一縷夕陽照在巷口,或許那時大家都看到了京劇的落寞……

        藝人之家除負責老藝人的衣食住行外,還負責他們的醫(yī)療及身后事,起初在掘港西南郊區(qū)串場河南辟有“藝人公墓”,后搬遷到鎮(zhèn)東北郊,楊洪春、鄭銀鳳等老藝人長眠于此。1996年趙長保老先生仙逝于藝人之家,如釋家所云西方接引善解脫者,世壽九十一。每年清明老藝人楊洪春之孫楊新民,趙長保子女趙美玲、趙美昆等一同去為老藝人們集體掃墓,寄托哀思。清明有票友到趙長保老先生墳上用錄音機放一段戲文,曰:“長保老爹愛聽!”

        2000年5月,藝人之家解散,前后安置老藝人32人。2002年掘港西街拆遷,至此“藝人之家”舊址不存,照在云路巷口的一抹殘陽落山了,一個時代終結(jié)了!

        時間存在于人們的感知,是生命的起點和終點,每一種存在的差別又會在哪里?江蘇海濱小鎮(zhèn)掘港,照在云路巷口的一抹殘陽,若干年后,不會再有人知道……謹以此文紀念“南通藝人之家”及老藝人們!

        聲明:未經(jīng)本網(wǎng)許可,不得轉(zhuǎn)載!本網(wǎng)轉(zhuǎn)載的其他文字、圖片、音視頻等信息,內(nèi)容均來源于網(wǎng)絡(luò),并不代表本網(wǎng)觀點,其版權(quán)歸原作者所有。如果您發(fā)現(xiàn)本網(wǎng)轉(zhuǎn)載信息侵害了您的權(quán)益,請與我們聯(lián)系,我們將及時核實處理。

        蘇ICP備08106468號 蘇新網(wǎng)備2010048號 廣播電視節(jié)目經(jīng)營制作許可證(蘇)字第435號 增值電信業(yè)務(wù)經(jīng)營許可證 蘇B2-20112099號

        免責聲明:本網(wǎng)站所刊登、轉(zhuǎn)載的各種圖片、稿件是為傳播更多的信息,本網(wǎng)不承擔此類稿件侵權(quán)行為的連帶責任。

        電話:0513-85118941 郵箱:zgnt001@163.com

        聯(lián)系地址:中國江蘇省南通市西寺路10號

        Copyright (C) 2015 www.guotingwenwu.com All Rights Reserved

        欧美一集片在线,日韩精品中文字幕有码无码,国产精品天天看天天狠2020,欧美日韩国产人成在线观看